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的实施细则

时间:2024-07-08 12:44: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的实施细则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的实施细则


晋市政发(1996)1号
1996年1月3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推进全市及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科技进步,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意识,确保“科技兴市”战略的初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山西省科技进步条例》等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照“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和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价考核范围与内容

1、对全市科技进步整体善及总体水平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对全市科技组织、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统计监测指标进行分析。

2、检查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的执行情况。

3、对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科技进步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各县(市、区)之间进行横向(县、市、区)与纵向(年度间)的科技韩水平、综合科技实力比较,分析进步的经验与顾虑在的问题,考核各县(市、区)科技进步方面的成绩与不足。

4、对工业、农业及有关直接推动粹经济发展行业的科技进步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5、对全市的大、中型企业以及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中技术含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6、对“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检查。对实施状况、成绩等的方面进行分析。

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我市实际情况,采用以科技组织建设和科技统计指标监测为主体,兼顾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其它统计指标,初步拟定出一些定性、定量的、可操作性的、可比性强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晋城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一),将我市科技进步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纳入全省统一规范的渠道。并通过实践,使这个指标系统日臻完善。

三、执行部门和数据来源

(一)执行部门
市政府委托市科委和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开发全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由市科委和市统计局牵头,市直有关委办局、以及全市各县(市、区)参加,实行上下结合、条决结合、分工负责的办法,按年度组织实施本细则规定的各项工作。凡工作涉及的有关单位和部门,都要积极主动配合,以保证此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二)数据来源
本细则规定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中所需的统计数据,基本从原有的统计体系和渠道中得到,对于部分疝无来源的定量监测指标所需数据,要逐步纳入市、县(市、区)内正式统计渠道,具体办法由市科委会同市统计局商定。对评价考核的定性指标,要由市政府牵头,市科委以及有关单位参加,通过对实际工作的调查了解、落实评价,然后作出综合认定。

四、评价和考核结果
市科委和市统计局将定期对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大中型企业和有关部门以及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考核评价,结果报市委、市政府,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和部门,特别是党政一指导手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制度及业务培训

(一)工作制度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在全市要作为制度化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并将纳入全市统计体系和科技管理工作统筹考虑,统一布置。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科技进步数据库,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工作条件和时间,按规定完成这一工作。

(二)业务培训
市、县(市、区)及有关主要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一定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业务熟悉、精通的目的。市科委将邀请专家,组织监测人员业务培训。

六、市直有关主管部门、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本实施细则,积极提供和如实填报数据,计算考核结果。凡不执行本细则,弄虚作假,要予以通报批评,直至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主要领导党纪、政纪处分。

七、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八、本细则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驱逐出境是一个没有固定含义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根据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审判机关的判决,将相关外国人逐出国(边)境的一种处罚措施。

一、我国驱逐出境有四个种类。在我国,驱逐出境被零散规定在多个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其含义和性质也各有不同。

1.作为刑罚方法的驱逐出境。这一类驱逐出境是指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外国人,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对其宣告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的一种刑罚方法。我国刑法将驱逐出境规定为一种附加刑,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外国人。

2.作为行政处罚方法的驱逐出境。这一类驱逐出境是指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外国人,由公安部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其予以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方法。

3.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的驱逐出境。这一类驱逐出境是指对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外国人,由公安部或有关公安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对其予以适用的一种行政性强制措施。我国国家安全法等将驱逐出境规定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适用于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外国人。

4.作为外交处罚手段的驱逐出境。这一类驱逐出境是指对享有外交特权或豁免权的特定外国人,由于出现了法定的事由,对其予以适用的一种外交性惩罚手段。我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都将驱逐出境界定为一种外交处罚手段,适用于享有外交特权或者豁免权的特定外国人。

二、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是在我国居留或者停留的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外国人。所谓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不具有任何国籍的自然人两类。具体而言,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包括——

1.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并在我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这是驱逐出境最主要的适用对象。这些外国人,有的可能已在我国境内定居,有的可能已在我国境内工作,还有的可能已在我国境内学习。但无论如何,只要这些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在符合一定法定条件时,依据法定程序,都可以对其适用驱逐出境。

2.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并在我国境内停留的外国人。与上述在我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相比,这类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属短暂停留,尚且达不到“居留”的期限。至于“短暂停留”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例如在我国考察、访问、经商、旅游、进行科教文化活动等。

3.在境外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并在我国境内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有居留资格,但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外的外国人,能否成为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无论是刑法还是有关行政性法律文件,都没有对作为驱逐出境适用起因的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发生地作出明确限定。其次,从司法实践来看,完全可能存在一个在中国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境外实施危害中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司法机关完全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对其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因此,外国人虽然在我国领域外实施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但只要是属于我国法律管辖范围之内的,都可以对其适用驱逐出境。

三、驱逐出境的执行。驱逐出境的执行,主要涉及执行的主体、执行前的准备工作、执行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外交部、司法部、财政部《关于强制外国人出境的执行办法的规定》中,基本都有所规定。

1.执行的主体。根据上述规定,无论是作为一种刑罚手段的驱逐出境,还是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方法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的驱逐出境,抑或是作为一种外交处罚手段的驱逐出境,其执行主体都是公安机关。

2.执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有可能引起外交交涉或者纷争的敏感案件,公安、法院等主管机关应及时将有关案情和商定的对外表态的口径等相关信息通知当地外事部门。如果需要进行对外报道的,须经公安部、外交部批准。其次,由于驱逐出境是剥夺相关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定时期甚至永久的居留权利和逗留资格,因此,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所持有的准予在我国居留的相关证件,应一律收缴。再次,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执行机关应该事先查验其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可以替代护照的身份证件,以及过境国家或者地区的有效签证。对于不具备上述签证或者证件的外国人,应事先同其本国驻华使、领馆联系,由使、领馆负责办理。在华无使、领馆或者使、领馆不予配合的,应呈报外交部或公安部,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最后,执行机关应督促、查验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办妥离境的机票、车票、船票,相关费用应由本人负担。

3.执行方式。首先,对于被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处罚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于主刑即有期徒刑执行期满后再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其次,相关边防检查站应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而对于具体执行该项任务的执行人员而言,在监督被强制出境的外国人登上交通工具并离境后方可离开。最后,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的出境交通工具等具体情况应拍照,有条件的也可录像存查。这既是保证驱逐出境执行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与被驱逐出境人员所在国进行相关交涉、避免日后引发不必要的纠纷的要求。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关于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泥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4〕98号




关于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泥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你局《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泥法律适用问题的请示》(津环保监〔2004〕73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74条规定,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均属固体废物。另据该法第75条的规定,“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同样适用该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34条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对没有建成工业固体废贮存、处置设施或场所,或者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场所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计征固体废物排污费。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按照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计征危险废物排污费。

2000年5月29日,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号)第5条“污泥处理”部分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理。”该政策第7条“二次污染防治”部分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农田时不得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卫生填埋处理应严格防治污染地下水。”

据此,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农用或填坑垫地应严格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918—2002)中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制;对浸出毒性符合危险废物规定的,按危险废物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防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污染环境的规定。




二○○四年四 月十六日